首页 > 作品展示

将校内教育的触角延伸至校外

2018-01-100

将校内教育的触角延伸至校外

 

杨立奇

(隆尧县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    055350)

【摘要】

    校内教育存在教育范围、教育资源、教育内容的局限。学生的知识学习必须在各种实践活动中体验、内化和建构,学生的实践能力与社会化必须校内外教育相互结合,有机联系,共同作用才能实现提升,这就需要校外教育的“加盟”。领导指向开辟了延伸校内教育的新途径。以校内教育为基础,以校外资源为补充,校外教育的内容要丰富,可以包括安全教育、德育教育、乡土教育、科普教育、体育健身、劳动实践、文艺娱乐。校外教育要社会化,确保学校教育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关键词】

   校内  校外  教育  衔接 

 

1 校内教育的局限性

    作为新课程改革的前头兵,校内教育非常重要,是个人一生中所受教育最重要组成部分,但就实现教育的目标和要求而言,校内教育并不是教育的全部。青少年成长需要知识教育,但是也需要一些社会实践和艺术实践,需要更多的社会交往,学生的知识学习必须在各种实践活动中体验、内化和建构,学生的实践能力与社会化必须校内外教育相互结合,有机联系,共同作用才能实现提升,这就需要校外教育的“加盟”。

1.1.教育范围的局限

校内教育的教育范围仅仅局限于学校的区域,而且更多的是在50多平米的课堂之内。学生所接触的是自己的老师、同学,所学习的是人类的经典文化和间接经验,有限的教育范围不利于青少年的全面发展,更不利于青少年学习兴趣的培养。

1.2.教育资源的局限

校内教育的教育资源仅仅局限于政府为学校配备的教学资源,如:课本、计算机、体育设施、理化生科仪器、音乐器材、美术器材,且生均教学仪器设备价值较低,有受时间的限制,更多的是学校音体美教师专业素质有限,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1.3.教育内容的局限

校内教育的内容仅仅局限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等三级课程,而且更多的是语文、数学、英语、地理、历史、政治、物理化学、生物等考试科目,对非考试科目重视程度不足。再加上学校教育内容的层次以基础知识定位,专业高度不够,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业水平。

2领导指向开辟了延伸校内教育的新途径

江泽民总书记曾经说过:“要加强社区建设,积极创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环境。”这里环境指的是一种大教育环境,我们不但要管好三尺门里,还要管好三尺门外,为学生撑起一片蓝天,开辟一块净土。要使校内校外教育协调统一,要把学校、家庭、社会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校外教育与校内教育有机结合、校外活动与学校课程有效衔接的工作机制”。 

温家宝总理在一次讲话中指出,学生不仅要学会知识,还要学会动手,学会动脑,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与别人共同生活,这是整个教育和教学改革的内容。总理强调学生需要掌握的这些知识及技巧无论是只在校内还是只在校外都是学不完整的,必须两者紧密的结合才能取得最好的学习效果。所以,我认为温家宝总理这句话是在强调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衔接的必要性。

 1995年国家教委等七部委颁布的《少年儿童校外教育机构工作规程》中明确规定:“校外教育的基本任务是通过多种形式向少年儿童进行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内容的思想品德教育;普及科学技术、文化艺术、体育卫生、劳动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培养他们多方面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动手动脑、勇于实践和创新的精神,促进少年儿童全面发展,健康成长。”这与素质教育的整体目标是一致的。素质教育所要求的促进人全面健康和谐发展的目标,是各级各类教育乃至全社会都应该认真贯彻落实的。有了这样一个共同的培养目标,校内外教育要探讨的实际问题就是,如何发挥自身的优势,利用不同的途径和形式对青少年儿童实施全面的教育。这里面不存在谁重要谁不重要的问题,因为孩子的成长过程除了受到家庭的影响外,也要接受学校内的和学校外的教育,校内外教育是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有机结合的教育整体。

中办发[2006]4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意见》中指出:“积极促进校外活动与学校教育的有效衔接,要把校外活动列入教育教学计划,排入课程表,切实保证活动时间,逐步做到学生平均每周有半天时间参加校外活动,实现校外活动的经常化和制度化,要把学校组织学生参加校外活动以及学生参加校外活动的情况,作为对学校和学生进行综合评价的重要内容。”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在贯彻落实中央8号和16号文件督查情况汇报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要加强校外活动场所的管理,特别是要和学校教学计划更好的衔接起来,解决“五日空”的问题。

3将校内教育的触角延伸至校外

 3.1.以校内教育为基础,以校外资源为补充 

改革开放以来,校外教育逐渐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和基础教育不可分割的部分。如今的校外教育不再像以前,仅仅对校内教育的补充、扩大和发展。两者相辅相成,是实现素质教育的必要途径。

以往学校教育以知识为本,如今转向了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的课程。学校传授理念知识,校外加强实践能力,这才能真正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比如现在关心的环保、自然灾害、希望工程、禁毒禁赌、国家安全此类问题。不同的教育体系互相包容,形成互补的模式。

我们还可以以校内的科技教育资源为载体,开展校外的深入学习与研究,比如说,小课题的研究,参加校外小论文的评比,创新大赛等。通过与校外其他学生的问题讨论、意见互换、研究成果共享,能增加学生科学文化知识及团队合作精神。学校应该做好宣传工作,鼓励学生利用校外教育资源,科学教育的有机渗透,最大限度的吸收知识。

  3.2.校外教育的内容要丰富

青少年校外教育活动的内容要做到教育性、知识性、趣味性相结合,要适合青少年的年龄特点,并为他们所喜爱。青少年的兴趣、爱好是多方面的,因此,活动内容应当相当广泛和丰富。主要包括思想品德教育活动、科技普及教育活动、法制教育活动、文化娱乐教育活动、体育健身活动、对外交流活动以及组织青少年学生参加的力所能及的劳动和其他实践活动。

3.2.1:安全教育

假期安全是让众多学校“挠头”的一项工作。除了发放《安全责任告知书》外,应以其他形式借助校外资源增强完全教育的效果。学校可以召开家长志愿者座谈会,开通直通热线,利用家长的社会资源搞好宣传和监督;可以吸引家长志愿者成立假期安全联防小组,发动村委会、居委会参与广播安全警示、插放警示牌,定期发送短信等。

除在校内讲解安全常识外,可以组织学生到社区、集市宣传安全知识,让他们实现从受教育者到教育者的角色转变,强化教育效果。可以组织学生到交通路口做协管员,来巩固知识,锻炼能力。

3.2.2:德育教育

开展思想品德教育活动,是通过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情感方面的启发和教育,旨在提高青少年学生的道德素养,增进青少年学生爱党、爱人民、爱国家的思想情感,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他们能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学校可以利用身边的校外德育资源建立德育教育基地,如:通过高速铁路见证祖国的飞跃发展,通过地震纪念碑感悟领导关怀和“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通过烈士纪念亭缅怀革命先烈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3.2.3:乡土教育

   学生不仅需要书本上的乡土知识,更需要见证家乡的名山古迹,因而,借助社团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名山古迹家乡行”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我县可以借助尧山、柏人城、大唐帝陵等名胜古迹,搞好此类的乡土教育。

3.2.4:科普教育

   通过校外场馆组织学生开展科普知识传授、发明创造、科技制作、科学实验等活动,向青少年传递科学知识的新信息。引导他们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培养青少年学生爱好科学和技术,发挥他们的智慧和创造才能,培养他们自觉的劳动态度和劳动习惯,让他们了解科学技术的新发明和人类征服自然的远景,启发他们向往参加祖国建设的热情。

3.2.5:体育健身

    借助校外体育馆举办形式多样的中小学生体育竞赛、培训以及锻炼小组活动,使青少年的身体得到多方面的锻炼,学习各项运动的初步技巧和正确的练习方法,增进少年儿童的健康和体力,培养他们勇敢、坚强、机智、灵巧、组织性纪律性和集体主义精神,使少年儿童准备好将来去建设和保卫祖国,并广泛地培养运动员的后备军。

3.2.6:劳动实践

劳动与社会实践活动,旨在培养青少年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同时,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热爱劳动成果和不怕苦、不怕脏、不怕累的教育,帮助青少年学生提高文化科学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基本生活技能,使他们能够学会生存、学会劳动、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具备一定程度的独立生活能力和自卫能力,以更好的适应生活,适应社会。可以借助社区服务、参与麦收、秋收等形式进行此类校外教育。

3.2.7:文艺娱乐

帮助青少年了解、热爱生活和自然中的美好事物,提高他们对艺术作品的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培养他们的艺术表现能力和技巧,发挥他们在艺术上的才能和创造性,并通过各种活动向学生进行共产主义思想品德的教育,培养儿童活泼乐观的性格和高尚的情感。

 3.3.校外教育要社会化,确保学校教育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校外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校外教育场所要不断开发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项目。发布的活动资讯要与学校教育多沟通,确保与学校教育的完整性和一致性。供学生自主选择,鼓励学生自主参与各种形式公益性活动,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吸引学生共同参与,为校外教育的发展创造了新机遇。有计划有组织地吸引未成年人“走出校园围墙、走进社会大课堂”,自主参与校外活动,不断获得成长体验,使校外教育真正成为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渠道。  

    学校必须建立和完善校外教育活动的规章制度,才能确保校外教育经常化、制度化、科学化。一是学校制定《校外教育工作制度》、《学校领导、教师校外教育责任制》、及《学生校外教育评价制度》等,调动广大教职工开展校外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建立学校、家长联系制度。学校主动与政府及社会各部门沟通,广阔开辟校外教育途径。三是建立校外教育活动评价机制。学校给每位学生建立校外教育活动档案,每次校外教育活动都要有记录,并且有家长、教师评语,然后班主任学期末再根据学生校内、校外活动情况分A、B、C、D四档进行综合评定,并将评定结果作为考核学生、评定优秀学生重要依据。 

    总之,只有将校内教育的触角延伸至校外,促成校内教育和校外教育相互衔接起来,才能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养成良好习惯成为全面发展人才,成为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成为社会发展大潮的弄潮儿。

 

【参考文献】

 1 曾晓洁  司荫贞  北京与东京校外教育的比较研究[J]  比较教育研究  2002年11期 

 2 康丽颖  中国校外教育发展的困惑与挑战——关于中国校外教育发展的三重思考[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04期 

 3 李舒波  角色社会化——青少年的主要发展课题[J]  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   2001年02期 

 4 任天威  传媒多样化对青少年的影响及其对策[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03期 

 

作者简介:

杨立奇,男,1969年12月出生。1988年7月参加工作。一级教师。现任隆尧县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主任。先后任教师,教育局科员,信息中心副主任。多次荣获县政府三等功、嘉奖等奖励,多篇论文被河北省教育学会、市教育局评为优秀成果三等奖或二等奖。

 

查看更多 >兴趣课程
兴趣课程班报名

用户登录

*用户名:
*密码:

忘记密码免费注册

二维码
意见反馈